编者按:2024年,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。75年时光荏苒,见证了广东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辉煌历程。75年初心不改,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坚持“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”,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时代前列。为此,“广东统计”特设专栏,推出“数说75年”特别报道,透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,全方位聚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东的发展成就。
75年 时光荏苒
祖国的巨轮驶过沧桑
民族复兴的光辉愈发璀璨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
翻天覆地的变革席卷大地
让我们跟随数字的脚步
讲述一段段辉煌的故事!
这里是汕尾
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
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
“农民运动大王”彭湃烈士的故乡
依海而生,向海而兴
西承大湾区,东联东海岸
汕尾人民栉风沐雨,砥砺前行,
在汕尾这片红色土地上闯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
1988年建市时,汕尾地区生产总值仅18.71亿元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2元。1998年,汕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,达到103.44亿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汕尾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经济发展逆势突围、连续进位。2018年汕尾跻身千亿城市,达到1004.0亿元;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0.84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1.5%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252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0.6%。
1988年建市时,汕尾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0.60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1.15亿元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地方财力不断增强,同时地方财政的壮大也为各项民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,2023年,汕尾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.52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4.4%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6.44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6.8%。 1988年建市时,汕尾三次产业结构为48.9:22.1:29.0,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产业结构呈现出农业占比下降,第二产业占比稳步提高,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的趋势,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.5:39.4:47.1。
建市以来,汕尾不断夯实“三农”工作,2023年,汕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.52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6.1%。当前,汕尾共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3个,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6个,“粤字号”知名品牌36个,市级名牌农产品134个。汕尾粮食亩产从1988年的236公斤/亩提高到2023年的349公斤/亩;水果产量从1988年的2.95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39.15万吨;茶叶产量从1988年的0.06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0.71万吨;肉类产量从1988年的4.33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11.69万吨;水产品产量从1988年的14.58万吨提高到2023年的61.76万吨。 建市以来,汕尾坚持“工业立市”发展战略,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轻奢、新能源汽车等“两高三新”产业集群,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。2023年,汕尾工业增加值476.35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7.0%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88年的16.6%提高到2023年的33.3%。2023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.3%,比2010年提高13.5个百分点;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42.5%,比2010年提高16.3个百分点。
建市以来,汕尾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,重视服务业发展。2023年汕尾第三产业增加值674.45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2.0%。2023年,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27.56亿元,2013-2023年年均增长10.2%。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,批发和零售业,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50.3%回落到2023年的30.3%;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34.1%提高至2023年的48.6%。2023年末,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45.02亿元,2001-2023年年均增长12.4%;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35.13亿元,2001-2023年年均增长13.3%。2023年,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30.93万平方米,2000-2023年年均增长15.8%,人居生活环境大大改善。
近年来,汕尾不断推动旅游业产业发展,激活“红蓝绿古特”多彩资源,推动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,培育“水上运动”“房车环游”“咖啡文旅”等新业态新消费,打造“跳岛游”“坐着高铁来赶海”“天下海鲜,汕尾领鲜”等超级IP,乡村旅游、生态旅游、红色旅游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,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。2023年,汕尾接待国内游客774.36万人次,接待国际游客53.36万人次;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8.48亿元,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571万美元。2023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1.45亿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1.3%。 建市以来,汕尾投资关键性作用持续显现,固定资产投资额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6.3%,固定资产投资率(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)逐渐增加,从1988年的23.8%,提高到2023年的61.7%,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生积极影响。2023年,汕尾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.9%,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.0%。 建市以来,汕尾对外贸易活动不断提高,1988年汕尾出口额0.26亿美元,2023年为18.65亿美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3.0%。 建市以来,汕尾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50.17%提高到2023年的59.31%。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04年的13平方公里提高至2023年的41.02平方公里,自来水供应量从2004年的0.21亿立方米增长至2023年的0.56亿立方米,用气方式从以使用液化石油气为主转变为以使用天然气为主,2023年市区天然气供气总量达到0.14亿立方米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“0”到2023年的达到100%,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2023年达到97.74%。建市以来,汕尾交通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,公路通车里程从1988年的1389.5公里提高到2023年的6031.19公里;1996年,汕尾境内第一条高速——沈海高速公路汕尾段开通,至2023年底,汕尾共有3条高速公路,总通车里程为215.3公里。公路货物周转量27.29亿吨公里,公路旅客周转量9.83亿人公里。2023年,汕尾铁路旅客发送量523万人,到达量546万人。
建市以来,汕尾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改善,生态与居住环境不断优化,彻底改变城乡环境脏、乱、差的面貌,近年来,汕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“冬养汕尾·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”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2015年开始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,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%,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。 12.2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、1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,有力整治“洋垃圾”问题。全市692个行政村、296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,实现自然村污水收集全覆盖,公厕、户厕全部达到无害化标准。
2023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5元,2015-2023年年均增长7.5%;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1元,2015-2023年年均增长9.1%。2014年以来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年增速快于城镇。城乡收入比从2014年1.83:1下降至2023年的1.61:1。2023年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86元,比2014年增加11957元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26元,比2014年增加10061元。 建市以来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汕尾就业机会持续扩张,人员工资大幅提高。2023年,汕尾全社会就业人员132.54万人,比1988年增加42.65万人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.1%;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9929元,比1988年增加98488元,1989-2023年年均增长12.9%。
2023年,汕尾共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20家,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、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0个,高新技术企业110家。全年专利授权量2980件,发明专利授权量118件。2022年,汕尾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.85亿元,2011-2022年年均增长23.8%。 2021年,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落成开学,是非珠三角地区的首个211学校,实现汕尾高等学校“零”的突破;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汕尾技师学院;引进华师附中、华中附中等示范性学校。2023年,汕尾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.5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.8%。普通高等学校、中等职业学校、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累计数从1988年的30.49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51.58万人。 2022年,汕尾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95.59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.2%。2023年,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(公有制)4个,群众艺术馆、文化馆5个,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,博物馆8个,综合档案馆5个,广播电台4座,电视台4座,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.88%。2023年,汕尾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65枚。
2016年,市第二人民医院(汕尾逸挥基金医院)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,实现汕尾“三甲”医院零的突破。2021年,深汕中心医院运营并纳入省高水平医院建设。2023年,医疗卫生机构数1647个,比1988年增加1525个;卫生技术人员1.65万人,比1988年增加1.27万人;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02人;拥有医疗床位1.22万张,比1988年增加1.07万张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9.42万人,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3.0万人。
策划&统筹丨广东省统计局
供稿丨汕尾市统计局